天逸這項黑科技讓坐過的人“過臀不忘”
【太平洋汽車網(wǎng) 技術學堂頻道】筆者住的地方離公司不遠不近,但是呢平時晚上也不喜歡一下班就回家,總喜歡往外跑,這一去二回的每天少說也要有30Km以上,看距離好像也不怎么遠是么?可是要知道廣州平均通行速度也不過二十多千米每小時而已,逢周末節(jié)假日,我還喜歡來個小短途,所以我平均每周的駕駛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,再加上坐車,那我一輩子在汽車上度過的時間最少要3年!看見這個數(shù)字,我覺得選車時是得對自己的屁股好點兒了。說起舒適性,PSA會是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字眼,并且筆者有幸成為第一批感受東風雪鐵龍天逸 C5 AIRCROSS動態(tài)的媒體,那么去看看天逸在舒適性方面,到底有哪些獨步的科技。
● 舒適性到底由什么來決定?
那么廣義上汽車的舒適性到底由什么來決定呢?無他,唯底盤與座椅爾。
底盤的舒適性是由懸架決定的,那么汽車懸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?
我來簡單說幾句,直接反饋在我們屁股上的,就是向上的位移Hv,我們是想要這個位移盡可能的小,那么我們感受到的振動也會小上很多,這個工作主要是由減震器來完成。喜歡騎山地車的朋友肯定很熟悉自己的“前叉”,原理都是一模一樣的,都是將勢能轉(zhuǎn)化成熱能,避免懸掛件直接與車身產(chǎn)生剛性沖擊。
油液流動的速度,給我們直觀的體驗就是懸掛的支撐性表現(xiàn),如果說油液流動的很慢,那說明懸掛支撐性很強,雖然動作非常干脆,但是小顛簸不斷,很顛,硬邦邦的感覺。相反的如果液壓流動的速度快了,就會表現(xiàn)的小震動濾振舒適,但是支撐性一般,遇到大的顛簸還會與車身發(fā)生剛性沖擊,晃動也比較明顯。
先來看看視頻有個基本概念:
下面容我細說。
● 傳統(tǒng)減振系統(tǒng)的選擇
普通懸架的減振系統(tǒng)由減振器、彈簧、機械制動器組成,往往將減振器中的油壓盡可能的調(diào)節(jié)到適中的程度來兼顧避震與支撐性表現(xiàn),這樣做能夠使兩方面的表現(xiàn)都不差,但是卻無法做到最優(yōu)。
傳統(tǒng)減振器的結構決定了在設計思路上就敲死了阻尼表現(xiàn),這也是我們一般開車覺得有些車懸掛比較軟,有些車又會比較硬的原因所在。
● 天逸PHC自適應液壓穩(wěn)定技術
我來一句話總結天逸PHC黑科技的本質(zhì):那就是阻尼慢慢釋放,不快速反彈。
可以想象這時候遇見路面小顛簸,就會被直接吸收,乘員幾乎是感受不到這些小振動的。
如果遇見較大的顛簸不平,漸進式液壓緩沖器可以增大阻尼,防止與車身產(chǎn)生剛性沖擊。
針對不同的路況,PHC裝置能夠盡可能的多吸收沖擊能量,減少沖擊,觸底反彈也會被盡快緩解,減少不必要的余震。
此次對于天逸敢于直接和最強悍的諸對手進行“剛正面”,我還是比較吃驚的,但是經(jīng)過實地的對比試乘之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PSA對于底盤這方面的獨步技藝依舊沒有丟失,并且發(fā)展出了PHC自適應液壓穩(wěn)定技術。相比于繁雜的電子系統(tǒng),天逸化繁為簡,用最直接、最簡單的辦法解決了最復雜的問題,并且在實際感受當中,確實在舒適性上占據(jù)了領先的地位,這點還是讓我頗為刮目相看的。
誠然沒有完美的事物,由于成本問題,在于廠家溝通的過程中我得知這項PHC技術并不是平鋪在全系車型上的,有可能只會出現(xiàn)在中配及以上,那么對于諸多低配用戶的選擇就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了;話休煩絮,一切就靜靜等待上市時發(fā)布的那串兒數(shù)字吧,只有它能說明一切了。
(圖/文/攝:太平洋汽車網(wǎng) 宗澤)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