勢以及配置差異,避免陷入“減配”陷阱。同時,仔細(xì)詢問優(yōu)惠政策的適用條件,如是否僅限貸款、是否需置換舊車等,算清購車總成本,避免被表面價格迷惑。此外,還需關(guān)注車輛的長期使用成本,包括油耗、保養(yǎng)費用、維修便利性等,綜合評估車輛的性價比。
時下這場燃油車的“一口價”盛宴,既是行業(yè)轉(zhuǎn)型的陣痛,也是消費者難得的窗口期。但需牢記: 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,只有算不清的套路。在車企“以價換量”的豪賭中,唯有理性對比、穿透營銷話術(shù),才能在這場混戰(zhàn)中真正“撿漏”。



燃油車的降價潮絕非偶然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(fā)展對燃油車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。2024年,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高達47.6%,2025年預(yù)計將達到57%。在新能源汽車的擠壓下,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萎縮,車企為了保住銷量,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吸引消費者。


另一方面,傳統(tǒng)4S店的價格不透明模式已難以適應(yīng)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透明化需求。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“省心省力”的購車方式,“一口價”模式省去了砍價環(huán)節(jié),契合了這一需求。

然而,這看似誘人的價格背后,卻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“套路”。有些“一口價”車型僅限貸款購車,金融服務(wù)費高得離譜,如40多萬的奧迪Q7,分期5年總價竟飆升至60萬。還有些車型要求必須置換舊車才能享受優(yōu)惠,甚至個別車企推出的新款“一口價”車型存在“減配”問題,真皮變仿皮、矩陣大燈換普通大燈,配置縮水卻未降價。此外,部分車型的“一口價”并非歷史最低,如像是鋒蘭達等車型此前終端價格比現(xiàn)一口價還低。

對于消費者而言,在面對“一口價”誘惑時,需保持理性,切勿盲目跟風(fēng)。購車前要充分了解車型的市場行情、歷史價格走勢以及配置差異,避免陷入“減配”陷阱。同時,仔細(xì)詢問優(yōu)惠政策的適用條件,如是否僅限貸款、是否需置換舊車等,算清購車總成本,避免被表面價格迷惑。此外,還需關(guān)注車輛的長期使用成本,包括油耗、保養(yǎng)費用、維修便利性等,綜合評估車輛的性價比。

時下這場燃油車的“一口價”盛宴,既是行業(yè)轉(zhuǎn)型的陣痛,也是消費者難得的窗口期。但需牢記: 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,只有算不清的套路。在車企“以價換量”的豪賭中,唯有理性對比、穿透營銷話術(shù),才能在這場混戰(zhàn)中真正“撿漏”。